发布时间:2025-10-31 17:06:07发布来源:三众 阅读:
循环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,这不仅影响生产,更埋下安全隐患。
更为棘手的是,传统防磨技术往往形成“修复-磨损-再修复”的恶性循环:
金属喷涂防磨周期短,基本上每半年到一年就要重新喷涂一次,不能保证水冷壁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。
浇注料覆盖相当于直接牺牲锅炉的受热面,导致锅炉能效下降。
而防磨梁则会导致其根部出现二次磨损,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。
这些传统方法在防磨的同时,往往对锅炉床温和传热效率产生不利影响,成为困扰电厂运营的长期痛点。

郑州三众的格栅防磨经纬结构技术,从理念上彻底颠覆了传统防磨方式。该技术不再遵循“被动增厚”的旧思路,转而采用“主动疏导”的新理念。
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在横向和竖向上沿水冷壁鳍片焊接防磨格栅板,形成防磨网格,实现水冷壁表面的气固两相流的稳流作用。
这种设计能够消除局部涡流,降低物料冲击水冷壁的终端速度。
具体来说,这项技术包含三大创新突破:
阶梯式网格化防磨壁垒:
在水冷壁鳍片上焊接由稀土合金(如ZG15Cr22Ni7MoNRE)制成的经纬交错的格栅板,形成密集的网格结构。
这种设计将高速颗粒的垂直冲击转化为多向碰撞,分散冲击力,使磨损降低80%以上。
流体动力学优化:
基于CFD(计算流体动力学)模拟,格栅布局可消除局部涡流,稳定贴壁流速度。
同时,逐段拦截物料流的设计,使水冷壁减薄量可控制在0.1mm/年以内,远低于传统技术的0.5mm/年。
模块化与定制化适配:
针对不同炉型和磨损区域,技术团队可定制格栅密度、角度及防磨板型号,确保无缝贴合水冷壁曲线。
与传统防磨技术相比,郑州三众格栅防磨技术在保持床温稳定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。根据研究显示,水冷壁加装防磨梁后,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会有所下降,下降幅度和防磨梁数量有关。
采用6道和12道防磨梁时,传热系数分别下降0.32%和2.89%,传热量分别下降3.28% 和8.68%。
而防磨格栅对炉内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影响较小,加装与防磨梁相同数量的防磨格栅时,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热强化效果,传热量略有上升。
即使当防磨格栅加装数量增加至30道时,传热系数仅下降5.76%,传热量反而能上升1.59%。
这种技术优势源于其独特的设计哲学——格栅防磨不是简单地加厚管壁,而是通过优化气流分布,在防止磨损的同时,维持了良好的热交换效率。
相比之下,浇注料覆盖相当于直接牺牲了锅炉的受热面,导致锅炉能效下降;防磨瓦同样会影响换热;而金属喷涂的重复施工效果不如初次好,且施工时间也更长。
郑州三众的格栅防磨技术已通过超14万平方米的工程实践验证,其效果在多个典型案例中得以彰显。
在黑龙江某电厂,TG-90/5.3-M2型锅炉全炉膛格栅防磨改造后,连续运行18个月无泄漏,热效率提升12%,燃料消耗降低8%,实现“零非停”。
重庆某电厂的3台CFB锅炉采用格栅防磨技术后,运行一年减薄量低于0.1mm,无掉片现象,年维护成本减少60%。
贵州某电厂针对350MW超临界机组涡流问题,定制波浪型导流格栅,贴壁流速度下降35%,预计防护周期达5年。
将格栅防磨技术与传统防磨方法进行全面比较,其优势更为明显:
金属喷涂:防磨时效一般不超过一年,加之现在的低价中标施工的采购模式,导致金属喷涂质量差异巨大。甚至还有因为喷涂操作不当,反而导致喷涂接口等区域凸起明显引发局部涡流,反而加剧局部剧烈磨损。
浇注料覆盖:防磨效果良好,但是相当于直接牺牲了锅炉的受热面,导致锅炉能效下降,不能满炉膛使用。
金属熔覆:防磨效果良好,但施工时间太长,动则需要2,3个月,根据锅炉具体情况甚至更久。而且对施工环境要求很高,很多厂商的锅炉并不具备熔覆施工的条件。
防磨梁:防磨效果过于简单粗暴,几乎使用以来都有发现其根部有八字胡等磨损现象,也不能根除磨损。
格栅防磨技术施工时间短,400t/h锅炉全炉膛施工只需7天。一次施工,至少可保证施工区域内五年无磨损泄露问题。
郑州三众不仅提供先进的技术,更提供“勘查-设计-模拟-施工-监测”一体化服务:
技术团队通过现场测厚、气流模拟等手段,精准定位磨损高风险区域,并基于锅炉运行参数设计个性化方案。
采用模块化安装工艺,480T/H锅炉全炉膛施工仅需7天,且一次施工可保障7年免维修。施工过程采用鱼鳞式专利焊接工艺,强度达母材的90%以上,确保结构稳定性。
提供定期检查与运行数据跟踪服务,动态优化防护方案。若需售后,团队最快24小时内响应,并提供免费检测与维护。
郑州三众的格栅防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全国超百家电厂,从黑龙江到贵州,从重庆到山西,众多电厂的信任选择正是对其技术实力的最佳背书。
选择郑州三众,不仅仅是选择一项防磨技术,更是选择锅炉安全、高效、稳定运行的全新标准。
